“纸片上”的家国情怀:谱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以胶东地区为例(节选)
作者:刘玉、刘一璠、盛聪聪、王文响、曹洪烁   2018-12-07 14:43:26

“纸片上”的家国情怀:谱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以胶东地区为例(节选)

2017“调研中国”最佳团队-山东大学团队

团队成员:刘玉、刘一璠、盛聪聪、王文响、曹洪烁

指导老师:韦福林

一、研究缘由与背景

谱牒俗称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之书,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本身就具有辨昭穆,凝血亲,睦宗族的原始作用。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所包含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精华,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人物传记、好人好事又在教育后世子孙、培养家族性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谱牒对于社会个体、群体所产生的约束力,产生自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因此影响之深刻久远是任何行为规范都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国内谱牒研究利用蔚然成风,以谱牒为载体的家风建设得到相当重视,以此解决了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遗传病学等领域的诸多问题。国内谱牒研究普遍起步较晚,谱牒开发利用水平也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许多人尚未认识到谱牒的珍贵价值。谱牒与国史、方志并称中华历史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巨大的史料与现实价值。溯其根源,几乎贯穿华夏五千年文明;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堪称家族历史的全面记录;它广为流传,存留丰富,全国各民族各阶级无不曾修谱著书。但是谱牒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不免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烙印,存在些许弊端,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如何发挥谱牒的积极作用,推陈出新,使其符合历史潮流显得尤为重要。

山东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因此,我团队决定以山东谱牒文化研究领头羊青岛地区为调研中心,对比研究周边环境相似的烟台、威海地区,希望以此加深社会对谱牒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为其他地区谱牒传承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二、调研思路与方法

本次调研以胶东地区市民群体为调查对象,并试图从政府、民间组织、邻里乡亲、公众等多个视角出发,全方位描述胶东地区谱牒文化传承发展,实践活动中我们结合调查对象、调研目的和范围,选取恰当可行的调研方法,以确保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保证调研的科学性、全面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调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式调查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详实、准确的调查问卷,主要调研胶东市民对谱牒的了解及看法。遵循抽样调查的原则发放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自填式问卷调查效率比较高,调查结束之后,利用 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2.访谈调查法

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谱牒研究会成员、市民群体等进行访谈,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胶东谱牒文化发展现状。调研访谈结束后,将对所获资料进行定性研究,以得出描述性结论。

3.资料定向分析法

我们将问卷调查、访谈记录所得信息运用 SPSS 数据分析软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调查内容定向探究,系统分析。

4.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现存的各种各样关于谱牒文化传承发展的政府文献、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相关报道等进行收集、归纳、整理,通过逻辑分析、量化分析获得新的结论,从而了解谱牒文化的研究现状,掌握实践项目的基本情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深入分析的理论基础。 

三、胶东谱牒文化发展优势

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研究分析以及对胶东地区的实地调研考察,我们得出胶东成为山东谱牒文化传承发展领头羊的原因如下。

1.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谱牒资料数量庞大

胶东地区古时为东夷族中莱夷地,名称源于秦时胶东郡(治所即墨城)。即墨秦代置县,隋朝建城,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史1400 余年,由古至今,即墨纂修的谱牒水准高且数目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了谱牒的内容,特别是周、黄、蓝、杨、郭等姓氏族谱中诸多的人物纪传、家族轶事、地方掌故等,对研究即墨传统文化、地方史,不仅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更可谓是即墨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使其言之有物,价值自不必说。而明清修谱顶峰时期,以胶东地区谱牒最丰,又以即墨地区最甚,谱牒保有量和留存量十分巨大,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

2、良好的经济基础为谱牒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谱牒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离不开经济基础的保障与支持。胶东,三面环海,西接山东内陆地区、隔黄海与韩国及日本部分岛屿相望,北临渤海海峡,胶东地区优良港口众多,海岸线曲折、是山东沿海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区域之一。在胶东地区,良好的社会条件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对家谱文化的认同、对谱学知识之渴求可谓与日俱增,追本溯源的民间习俗呈现风生水起之势。

3.退休公职人员心怀社会,乐于奉献

调研发现,谱牒研究牵头人、修谱发起人、致力于推动谱牒发展的人员,几乎权威退休公职人员。即墨谱牒研究会是促进青岛地区牒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最初只是一个自发的文化沙龙,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便成了一个公益机构,其主要组成人员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干部。会长黄济显曾是即墨市常务副市长、政协常务副主席,当被问及为何在退休后选择进行谱牒研究时,黄会长说道,打扑克打麻将过也是一天,还不如发挥点余热,为社会做点事。谱牒研究会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到岗值班,即使都已经年过半百,最年长者已过八十高龄,还是会经常奔波在调查谱牒资料的路上。没人发工资,没人给奖励,甚至需要倒贴钱他们还是在坚持,也正是他们的努力让谱牒研究逐渐步入了正轨。在威海、烟台,情况亦如此。

4.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积极践行

十八大以来,国家愈加重视传统文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而谱牒又是中华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就必须正视传统谱牒在当代所具有的巨大社会价值。即墨政府高度重视谱牒的收藏与开发,力求打造全国史志界的“即墨品牌”。 2012年,即墨甚至将发展谱牒文化写入政府工作计划,市长郑德雁多次前往即墨谱牒研究会考察慰问,给谱牒研究工作人员以极大的鼓励与支持。烟台图书馆也十分重视家谱资源的建设,把家谱的征集、开发、利用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曾举办家谱展,收藏珍贵家谱材料,动员民间修谱者的工作,致力于谱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自古以来的“根基”观念掀起民间修谱热潮

中华谱牒文化源远流长,九州大地上的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梁启超有言:“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打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汤汤大国是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此繁衍的炎黄子孙就是枝叶,而轩辕黄帝则是那深入地下千尺的根,正是这千百年来不变的“根基” 观念使得国人走出国门后仍不忘故里,隔海相望时犹怀念对岸的拥抱,远行他乡后尚记得家的温存,因此寻根问祖牵动着国人那根最敏感的神经,续修家谱执着着万千古稀老叟。这种文化源于最本质、最纯真的人性,其生命适应力不同于古板的教化作用,而是一颗颗虔诚的赤子之心寻着光亮飞向那温暖的远方。正是家谱这不分阶级,无关贫贱的突出特点,才让谱牒文化能在民间大行其道,再加上民间公益性团体——各类谱牒研究会的成立,为民间修谱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谱牒文化发展则更风生水起。 

四、对谱牒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回顾整个调研过程,综合对比各视角下的谱牒文化与国内外谱牒研究现状,

我团队得出了几点对促进谱牒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政府:科学引导修谱;成立专门组织,研究发展传承家谱

2.谱牒研究机构:科学指导民间修谱;创新谱牒收藏与利用方法;征集志愿者

3.民间修谱委员会:追随时代脚步,创新修谱理念

4.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宣扬优良家风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学生参观谱牒研究会

5.公民:自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家谱中有益成分